叫君子呢?

就事论事这四个字,虽然一向是买活军官方的行事标准,但是,天一君子他不是买活军的吏目啊,只是当地一个出名的书生——或者叫做社评家而已,他这些从道德入手,对论敌进行疯狂打击的文章,甚至很少刊登在《买活周报》上,而是时常自掏腰包,印了社评出来,夹带在买地送来的报纸里,以此来进行和敏地儒生的论战。

而儒生们想要办到同样的事,把自己的回击在买地散发,却是无门——《国朝旬报》虽然在买地的销量也很不错,是可以走关系去夹带,但是,本地的信息传递太不方便,譬如说书生们看到了张天如的文章之后,各自都写了回击的文章,但要收集起来,制版、印刷,耗费的时间比买地要长得多了:买地的活字印刷现在已经很成熟了,可敏地这里,活字印刷机器还是《国朝旬报》御用的那两台,光是印刷报纸就忙不过来了,哪可能外借,想要翻印数千份小报,达到和张天如一样的声势,活字版是根本不够用的,还是必须要雕版。

但雕版的速度,又更加慢了,所以在论战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:张天如已经就一件事骂了两三次小报了,敏地这里的回击却还和便秘一样,结结巴巴的憋不出来。再加上张天如根本不讲道理,什么就事论事,完全不屑贯彻,在儒学辩论中,他完全学去了西林诸君子的妙招——疯狂上升个体,既然反对你西林的人都是小人奸佞,那我就先对你们进行道德审查,看看你们自己是不是真君子。

而且,他所用的逻辑异常简单,却又颠扑不破——买地没有佃租,因此买地农户的日子过得多好,光看报纸就能看出来了,你们这些西林君子,还好意思辩称佃租是正当收入,农户的苦难是普遍现象么?如果你们和你们的亲友都还倚靠佃租生活,那是怎么有脸把自己看作是道德楷模的?分明就是一群欺世盗名、皮厚心黑的小人奸佞!

这种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战略,再配合张天如恐怖的情报能力——和他论战的人,也不是没有想过用别号来掩盖身份,止住这种查族谱式的谩骂,但张天如不知道哪来的情报,对于西林诸人的关系网极为了解,总是能从别号背后挖掘出对应的真人来,再配合该人家族中的秘辛,进行疯狂的攻讦:既然儒学强调三纲五常,强调宗法,那你为你一族人的品德

章节目录